【摘自《醫者──披上白袍之前的14堂課》,作者╱黃瑞仁、撰文╱盧美杏,寶瓶文化出版】
醫師落跑,旁邊的護理人員不知所措,只好自行將軟針幫忙取出,大家面面相覷,被這個情景嚇了一跳,每個人心中都打上一個大問號:「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
每個挫折,都是一條生命
十年前,我在波士頓的哈佛醫學院做醫學研究進修。當時正在進行一個為期三天的實驗。我對實驗過程已經十分熟悉,實驗的最後一個步驟必須進行離心,離心機才開始啟動不到三秒的時間吧,我就聽到嗶嗶剝剝的玻璃碎裂聲,這下慘了,玻璃晶片整個碎在離心機裡,原來是我忘了要放生理食鹽水在裡面以平衡作用。
平時,那台離心機都固定會放生理食鹽水的,但那天做實驗時,也不知是誰把它取走了,我當下第一個反應是咒罵:「到底是哪個該死的傢伙把平衡水拿走了?這可是辛辛苦苦花了三天才做出來的,而且一片晶片就要價五萬台幣,一個實驗需要兩片晶片,害我一瞬間就毀掉十萬元台幣的實驗。」但我一下就轉念了,覺得該責怪的是自己不小心,別人沒有義務幫我 check,自己要做實驗就該自己 check 清楚,不能怪別人。
我誠實地向指導老師報告,實驗不僅未能成功,還因此毀掉兩個晶片。老師非但沒有生氣,還問我:「有沒有想過,在實驗中毀掉兩個晶片和你當醫生最大的不同是什麼?」老師接著說:「實驗做壞了,頂多再花三天、再花點錢就可以重做,可是醫師面對生命,有時候一個疏失,代價就是病人的一條生命,選擇醫學,出不得錯,生命是無價的。」指導老師的這段話,時時刻刻鞭策著我。
美國現代臨床醫學之父奧斯勒醫師在他的《生活之道――生活與行醫哲學》一書中提到,「一個人有機會當上醫師,是很大的『特權』。」的確,沒有一個行業可以如此被信任,讓人心甘情願地把生命交到你手上。
同樣的道理,其他行業也可以想一想,譬如一個理財專家幫客戶投資理財,結果卻不如預期,雖然已經盡力了,但造成的財務損失很可能是令人無法負擔的;又或者學理工的人進入科技產業,從研發到生產製造的過程中失敗了,一切必須重來的狀況。每個行業特質皆不同,如何面對失敗?如何尋求解決之道?都是一門必須深思學習的課題。醫學和其他學科不同、也最特別的,那就是一失敗可能就是一條生命的立即流失,所以每一位醫師,尤其是年輕醫師,都必須趁早學習面對挫折,持續精進技術,讓失敗率愈來愈低。
醫者/實驗可以出錯 醫生萬萬不可
版主: 版主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