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bsn 寫:googlemyth 寫:
重點又來了, 您也承認「中華民國法律是沒有定義實習啦,但醫界本身與學校教育在專業上所認定的實習就是那樣子」,但問題是波波的實習也是台灣那個樣子啊, 只是沒有我們台式那種沒在資深醫師在旁指導下,就可為所欲為的樣子啊! 因為那種樣子的實習,很抱歉,在中華民國的法律下,是密醫行為 .
考選部那些審核的委員拿非法,而積非成是的標準來作決策, 是很錯誤的行為, 就像有人強紅燈,沒被抓,不能就認為強紅燈是合法啊!
波波哪有像台灣這樣子,下午三點就下班,比台灣clerk還不如,台灣clerk還比較累,時數還比較長。那裡來的24小值班,在醫師指導下primary care。
你可以去台灣醫院逛逛,看看現在實習醫學生是否如您所說,「擅自」執行醫療業務。要不然就舉發,否則只是嘴炮而已。
醫界四十幾年來,實習就是有規定必須做到的內容,一直都是,當初醫師法制定的前輩,條文中的實習期滿成績及格,之中的實習,就是台灣醫界眼中的實習。
法律可分為成文法與不成文法。其中不成成文亦包括判例、習慣與解釋。其中實習這個名詞在專業認定上,就是目前台灣醫學生大七時的臨床一般醫學訓練,這就是習
慣,而且是理所當然。
因為最近波波事件爆發後,因為學制不同,即國外是採取畢業後實習的制度,所以他們畢業前的臨床課程對非醫界人士而言,容易與國內實習混淆,因此文法釋義的漏
洞就順時而產生了,所以對於「法律或主管機關未對實習內容與期限有明確的定義」的爭議性就突顯出來。在法律未成文之前,醫界專業認定與習慣仍然是目前對實習
定義主要依據。
bestbsn 寫:波波哪有像台灣這樣子,下午三點就下班,比台灣clerk還不如,台灣clerk還比較累,時數還比較長。那裡來的24小值班,在醫師指導下primary care。
你可以去台灣醫院逛逛,看看現在實習醫學生是否如您所說,「擅自」執行醫療業務。要不然就舉發,否則只是嘴炮而已。
醫界四十幾年來,實習就是有規定必須做到的內容,一直都是,當初醫師法制定的前輩,條文中的實習期滿成績及格,之中的實習,就是台灣醫界眼中的實習。
法律可分為成文法與不成文法。其中不成成文亦包括判例、習慣與解釋。其中實習這個名詞在專業認定上,就是目前台灣醫學生大七時的臨床一般醫學訓練,這就是習慣,而且是理所當然。
因為最近波波事件爆發後,因為學制不同,即國外是採取畢業後實習的制度,所以他們畢業前的臨床課程對非醫界人士而言,容易與國內實習混淆,因此文法釋義的漏洞就順時而產生了,所以對於「法律或主管機關未對實習內容與期限有明確的定義」的爭議性就突顯出來。在法律未成文之前,醫界專業認定與習慣仍然是目前對實習
定義主要依據。
B大說「波波哪有像台灣這樣子,下午三點就下班,比台灣clerk還不如,台灣clerk還比較累,時數還比較長」
B大您又犯了和台台生同樣的毛病 連個EBM的基本關念都沒有 請問您有到過波蘭嗎
您有實地去看過他們的實習嗎? 還是您又去那個網站看到某位山寨板波波的自白? 台灣就是因為有一個沒甚功能的見習醫學生制度,才讓台灣的醫科多讀一年(見黃崑巖前院長的教育白皮書) .
就如偶之前所說的, 就法(中華民國法律)、就理而言, 台灣intern實習生都應該是和波波及全球醫學院一樣的實務操作實習內容 ,密醫式的實習和闖紅燈一樣不值得揚洋洋自喜
以下是波波的部分實習報告
學年第三年
【產科學/婦科學】
婦科的實習包含了門診、手術室、病房等單位。
在門診所學習的是問診,一診大約3人一組,老師會給我們機會學習問診並做筆記,配合教學指導發問問題。
理學檢查(老師會詢問患者親自指導教學後,由同學輪流上場,學習內診,陰部指檢(digital examination)、乳房檢查、陰道鏡(colposcopy)等檢視)。
在超音波室學習陰道超音波檢查,腹部超音波檢查,乳房超音波,並且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陰道細菌採集培養或子宮頸抹片採樣學習。
在病房會根據不同的醫師的指導下每天接觸不定數量的病人,主要在於經過詳細問診來推斷病人的病因,藉著病史來討論更深入了解該疾病,並且提出對於治療,檢驗,預後的看法或任何疑問回答,並針對醫師的要求學生要繳交完整的病例、處置報告、以及依據的相關文獻。
孕婦的產檢也是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每天的超音波檢查孕婦數量通常為五至十位,需根據孕婦懷孕週數進行特定的檢查,例如: 學習抽血篩檢胎兒的遺傳疾病,並利用腹部超音波檢查為每位產檢的孕婦偵測胎兒心跳,血液流動方向,和心臟結構,用4象限測量法來評估羊水量的多寡,測量頭圍和股骨長度來評估發育進展,同時記錄胎兒位置。用都普勒檢視臍動脈和靜脈的數目是否正常,進而檢查胎盤位置和完整性。
在產科實習的期間大部份時間均在手術室中,同學會輪流上刀作為助手,實際參與操作包括接生,拉鉤,表皮縫合,剪線,電燒止血,內視鏡探照,外陰切開術(episiotomy)後的傷口縫合等配合工作。
新生兒科我們也需要輪值,學習責任包括在接生後評估APGAR score,及嬰兒身體檢查,檢查重點是肌肉張力、反射動作、有無關節,骨骼,排泄,生殖系統等先天異常。在育嬰室也會練習做超音波檢驗。當觀察到有異常黃膚色,角膜變黃時要檢測膽紅素,過高時要會用光照治療等方法。
不孕症的實習包括人工受孕(artificial insemination)病人,並練習鑑別診斷以找尋病因。腹部和陰道超音波是例行檢查,可以初步排除一些生殖器官的結構原因。
上述共八週課程結束後,以向美國The National Board of Medical Examiners (NBME)所訂購的題目作為期末考,並交由NBME評分以求公正。此考試需得60分以上方為及格。
學年第三年
【小兒科學 】
小兒科的實習乃為期八周的臨床課程,同學分為三至六人的小組,分別在新生兒科,兒童胸腔科,外科,兒童感染科,兒童內分泌科,兒童血液腫瘤科,兒童腸胃科,及耳鼻喉科等次專科各輪值一禮拜。照顧的病人年齡由新生兒到18歲,學習的重點為觀察各年齡層的變化,以及依據病人的各種情況和發育程度來學習衡量治療方針。
小兒新生兒科要求同學參與產房的新生兒急救及評估,此外我們也需要熟練新生兒的檢查步驟以及早產兒照顧.。
小兒腫瘤科的病人中,白血病病患佔大多數,於是學習做骨髓抽取的機會較多。學習在髖骨後脊上下兩側分別注射麻醉劑,在最接近皮膚表層的部位先劃開一道小傷口,讓最後要穿刺入骨髓的抽取針可以比較容易穿過皮膚。穿過骨以後的抽取分兩個階段,抽取針要旋轉兩圈以確定所採的樣本和周遭分離。採樣過後要確定病人俯臥1到3小時,同時因為他們的免疫力虛弱,會加強診療的消毒。
小兒腸胃科的病患若有鮮紅色血便,在問診過後會教我們以rectal digital examination來排除肛裂或低位息肉的可能性,必要時再用proctoscope來檢視是否有更深入的病灶。
我們在小兒耳鼻喉科每天使用頭鏡,操作過最多的技術是耳道異物或污垢的清除,用大型注射筒注入溫水沖洗出來。鼻腔檢查則注重觀察鼻中隔的薄厚,以及黏膜的色澤和充血程度。咽喉的練習包括用壓舌板壓下舌腹,並以反射鏡觀察顱咽和喉咽,檢視有無紅腫,分泌物,傷口,或不對稱性的活動。
小兒外科刷手擔任助手最多的是隱睾症的手術。主治醫師會依據睾丸因不完全下降而停滯的部位下刀,除了可以在近距離觀察,並負責剪線和表皮的不連續型縫合。小兒泌尿外科病患中有數位尿道開口異常的病人,手術中主治醫師在監督同學縫合表皮時,特別強調要保留包皮的完整性,並且縫線的張力不能過大。
小兒內分泌科的病患多數為身高矮小和過胖居多。此類病患在問診時透過導師翻譯學習先仔細詢問父母對於遲緩發育的看法,排除體質性矮小,當確認發育遲緩的孩童身高為同年紀的末百分之5以下後,便學習透過放射影像檢查,以病人慣用側的手部X光影像,評估骨骼的生長進度是否和年齡相符合,接著再來找尋甲狀腺、生長激素、腎臟等可能原因。過胖的孩童除了要透過和相同年齡層比較後確立診斷以外,還要藉著血液內分泌濃度測量來找出病因。課程結束後會有個臨床操作和口試, 會隨機挑一個bedside的病人讓你從taking history開始評估問診一直到診斷及處理,醫師會一對一的在旁邊看你操作PE以及問你認為的診斷以及治療方式,通過之後才可考NBME
上述共八週課程結束後,以向美國The National Board of Medical Examiners (NBME)所訂購的題目作為期末考,並交由NBME評分以求公正。此考試需得60分以上方為及格。
學年第四年
【臨床選修】
臨床選修為期16週,由學生自由安排自己想要的課程及教學醫院。
本人在十六週的臨床選修(Clinical Electives)中,申請至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教學醫院,接受成人重症加護醫學(Intensive Care Medicine – Adult)以及急診部小兒急診的臨床訓練(Clinical training)。
胸肺加護病房(PICU)隸屬胸肺及重症加護部 (Pulmonary & Critical Care Department),負責的病患包括病房中的20張病床以及分佈在急診部、手術恢復室、以及心臟加護病房中等待轉入的病人。醫療團隊包括一位主治醫師,一位研究醫師 (Fellow),三位從急診部或麻醉部輪值到PICU的senior residents,一位第一年住院醫師,以及一位醫學生(我)。每日的流程從早晨開始更新前夜的檢驗數據,等待八點的rounds中和全團隊一起討論每個病人的狀況以及治療計劃上的任何更改。之後的一天中,我的主要職責包括對於病患的密集觀察,每日更新每個病人的病歷、病程紀錄、處方、檢查報告,以及負責一般病房檢查及技術,例如靜脈抽血,動脈血氧,EKG,ECHO,傷口照護,靜脈導管置入,導尿管,鼻胃管等等,因為密集觀察的必要,總能得到大量的練習。在加護病房的臨床選修期間,每三日須輪流值班(24小時),我和第一年住院醫師通常共同值班,負責除了病房中自己的病人外,還需會診急診部的新病人,決定是否接受病人,排定各類檢查,並向Fellow報告。另外,我還須長期負責兩位病人,其中一位順利轉離至一般病房,另一位預後極差,在我離開時還未能step-down。在加護病房最大的收穫,是學習如何觀察、解讀、及維持所有的檢驗數據,例如酸鹼值、心跳、血壓、電解質等等,並了解如何控制各種不同的失衡及突發狀況。
小兒急診的臨床訓練著重於精準的問診技巧、理學檢查、病例繕寫、鑑別診斷、以及治療方針。我在急診部的訓練是由一位助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兼主治醫師負責,我的排班完全按照她的班表,每次輪班(shift)為八小時,一個月20班。在小兒急診的臨床訓練流程基本上就是在八小時的輪班中盡量多接收(Accept)病人,從病人從等候室走進急診部開始,依照流程問候、問診、理學檢查,待寫好病歷後,向主治醫師報告,她會親自再檢查病人,而後和我討論鑑別診斷,排定需要的檢驗,最後討論治療計畫或辦理出院手續。而我所負責的每位病人,所有的檢驗以及處方基本上都由我開立及執行,雖然還需要主治醫師的再確認並簽名。在小兒急診的期間,得以接觸的病例比起run專科時還要多元化,有機會練習到的各類檢驗及治療技術也非常多;整個訓練中除了例如抽靜脈血、動脈血、導尿管、鼻胃管、靜脈導管、EKG等病房常見的檢驗外,我還得以親自進行傷口清潔及縫合、骨折以及脫臼的閉鎖復位 (close reduction of dislocateion/fracture)、陰部的完整檢查、ACLS處理、外傷病人的急救處理、石膏及護木等的固定處理、DKA及電解質失衡的處理方式等。然而在急診部最大的收穫,是學習如何快速並精準地以有限的症狀及時間做出正確的鑑別診斷。
SUNY 婦產科
產科的實習課程包括在產房(labour and delivery) 、產前病房(antepartum ward) 、開刀房、門診的臨床訓練。實習生必須出席grand round和每天的晨會(morning round)。
早上六點實習生自先在產前病房查房(pre-round)和寫病程記錄(progress notes)﹐以便和主治醫師查房時報告病人的病程。實習生負責安排會診(consultations)及檢查﹐和follow up 檢查報告。病人出院時實習生負責寫出院摘要。
實習生在產房的責任包括admitting patients、抽血、monitoring labor progress(至少每兩小時一次) 、assisting labor、檢查胎盤和縫補陰道。每天十點和母親胎兒藥裡科(Maternal Fetal Medicine)的次專科醫師(subspecialist)在產房查房(teaching round)。
剖腹生產時實習生負責拉鉤、剪線、電燒止血、及縫合皮膚。
門診部實習生負責前及產後檢查﹐包括問診、體檢及寫病歷。問診之後和指導醫師報告並討論治療方案。
婦科的實習課程包括會診(consultations)和在開刀房、外科病房、外科加護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的臨床訓練。
實習生會診急急診室及住院的病患時負責寫病歷和體檢﹐以便和主治醫師查房時報告病人的病程。
開刀房裡實習生負責拉鉤、剪線、電燒止血、及縫合皮膚。手術前的檢查包括抽血 for cross and type。手術後觀病患狀況。
早上六點實習生自先在外科病房及外科加護病房查房(pre-round)和寫病程記錄(progress notes)﹐以便和主治醫師查房時報告病人的病程。實習生負責安排會診(consultations)及檢查﹐和follow up 檢查報告。病人出院時實習生負責寫出院摘要,再由主治醫師負責check。
生殖內分泌及不孕症科學 (Reproductive Endocrinology and Infertility)
生殖內分泌及不孕症科是婦產科的次專科。實習包含門診及手術室。每天早上七點開晨會。除了星期二早上在開刀房﹐每天八點到下午四點在門診部。
在門診部﹐實習生問診及寫病歷。問診之後和指導醫師報告並討論治療方案。實習生做的檢查包括內診(擴陰器和指檢)﹑腹部超音波與陰道超音波﹑採集子宮頸抹片﹑子宮頸細菌培養。
開刀房裡實習生當陰道鏡﹑子宮鏡﹑子宮擴括等手術的助手。
腸胃科﹕
此內科病房中最多的病患是克隆氏疾病以及ulcerative colitis。在這些並沒有確切致病因子的疾病中﹐醫療所能做的就是減緩症狀。實習醫師的課程首要辨識此類疾病。我們在透過詳細問診以及發病過程先判斷病人的症狀是否能派出其他可獨立致病原因的疾病﹐尤其是病人在住院之前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腹瀉﹐消化不良﹐腹部疼痛。當病人提出有消化道以外的症狀時﹐例如關節疼痛﹐皮膚紅疹潰瘍﹐角膜炎等等問題﹐就更一步接近此類疾病的可能性。這兩個疾病在外科處置上截然不同﹐於是我們在清楚分辨兩者之後﹐就進手術室觀摩並擔任助手。我們較常看到克隆氏疾病的腸道切除。也曾經在實習過程中縫合了同一位病患的傷口三次。他的症狀無法用類固醇等免疫抑制療法控制﹐加上該疾病的病灶大多是跳躍性﹐故每次切除僅移除嚴重發炎的一段﹐其他部份必須儘量保存﹐因為將來再病發而需要截除的機會很大﹐消化道最後只會越來越短。Ulcerative colitis的病人相比之下就比較不需要經歷多次的手術治療﹐而且把大腸切除後能夠大幅改善症狀。
門診時會接觸到許多類型的病人﹐我們在期間學習如何鑒別同樣是腹瀉或便秘﹐但是哪些可以回家補充水份電解質或者哪些需要服用4~7天的抗生素﹐甚至哪些立刻就建議digital examination甚至安排大腸鏡。最熟練的操作包括digital examination來檢查有無接近肛門口的痔瘡或出血﹐和使用rigid proctoscope來見識有無較深處的病灶。腹部理學檢查在該科的實習項目中強調腹水的診斷﹐肝﹐脾臟有無腫大﹐腸胃蠕動的聲音頻率﹐高低是否正常﹐一些較針對特定器官的檢查如膽囊管以下因腫瘤造成阻塞時可見的Courvoisier 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