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室期待有春天

媒體怎樣報導醫界?醫界專業的觀點在哪裡? 歡迎論述,讓真相更完整的呈現!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頭像
MK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1966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6, 2007 1:47 pm
來自: HPLP部
擁有感謝: 1 次

急診室期待有春天

文章 MK »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 ... 02,00.html

圖檔

中國時報 2008.05.24 
簡立建

望著全國各大醫院急診爆滿的病患,如潮水般波波湧來,地方醫政單位或是力有未逮,或是坐視不管,或是束手無策。一個國外醫療集團主管向我抱怨最近急診擁擠,常常廿四小時重症病患都無法住院,但是他聽到台灣急診室中有人待了一個禮拜都無法住院時,他張大嘴巴說不出話來。

我聽到國內某些專家學者將台灣這些問題歸咎於民眾不正確的就醫觀念,心裡總是十分難過。這幾年來經過「九二一地震」與「邱小妹妹事件」,我們醫政單位建立了如同洪水監測系統般的緊急醫療應變系統,但是在健保不恰當的「總額給付制度」壓迫之下,各大醫院急診的病患數,卻時常如山洪爆發般超過紅色緊戒線,一旦災難發生,急診與醫療系統如何有能力因應?

健保實施十年,自是造福民眾甚多。但十年來因財務持續吃緊,占醫院數目三分之一,約有二百多家中小型醫院結束營運。但民眾在緊急重病時,卻往往一床難求,得不到必要或即時的醫療。諷刺的是,一些號稱頂級豪華的醫療機構或是健檢美容服務,卻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出現。可見醫療資源之分布,的確有不公平之處。

筆者在此懇切建言,應把握「健康自我管理,救急救弱不浪費」─「請民眾承受資源之有限性,公正合理回歸市場機制」,亦即是民眾有權利及時得到必須之醫療(如救命救急之急診與外傷重症醫療,嬰幼兒或弱勢民眾之保健醫療與預防疫苗),但是都必須經過一定經濟效益評估,才可得到健保之給付。

比如說一些新的抗癌用藥,在實驗階段應由藥廠免費提供,在確定有相當之療效,並有國內研究證實有效延長生命者,健保才應給付。疫苗亦然,須有第三者公正之監督研究確實有效,健保才得納入給付。不能像現今一些新藥發表,找到一些人代言,強調有多神效,再找有力人士向健保施壓,健保就納入給付項目。

民眾亦須多加體認「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不必要之檢查若是檢查結果正常,健保單位應有擔當向民眾拒絕給付。例如A童遭車撞,A之父親要求醫師安排檢查頭臉部電腦斷層,醫師基於非絕對必要應予以拒絕,但是現今制度民眾能接受嗎?健保單位也不願第一時間予以拒絕給付,而是事後不給付給醫院。話說回來,今天大家又紛紛在推「頂級自費健檢」,那不是矛盾嗎?自費檢查,由肇事者或是有要求的人來負擔是一個辦法,但是可以用「有陽性發現則健保負擔費用」來救濟。

另外,除非救命必須,每人超過一定額度之藥品也應不予給付。現今民眾因拿藥無上限,才會有「領藥去賣」現象。可以依民眾之年齡,是否有慢性病等等因素來推估病患隔年之醫療費用,連續超出太多,一些可吃可不吃的藥,健保就不該給付。這就類似「健康儲戶制」之健康自我管理的精神,病患因為不是「吃到飽」而是「點多少要付多少」,當然要「貨比三家」,找心目中的好醫院,根據費用與服務品質比較,那就不一定是大醫院較好了。讓民眾重視「醫療品質」,參與監督,才是落實市場機制的要點。

此外,醫療給付也應當盡快廢除齊頭式平等的「總額給付」制度,這個制度阻絕了競爭的好處,不合理的將一些低投資報酬部門,如急診重症,貶抑為不得不設置之部門或是收治病患的閥門。而這些廿四小時擔起「守護民眾生命健康」第一線的急診重症醫療人員,無法與一般單位去競爭。卻需要更多的鼓勵與扶助──如全面普查急診的狀況與能力,維持急診醫療與外傷照護品質,協助建立急重症轉診網絡等。

如果健保局,醫政單位與醫療機構三者不能相互協調合作,嚴重外傷或是重症危急病患還是常常會被長途轉院,大醫院急診室還是常塞滿病患,緊急醫療系統不時會處在崩潰邊緣。急診室需要有春天,新任署長知道嗎?

(作者為執業醫師,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
Judy May
CR
CR
文章: 749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24, 2008 9:06 pm

Re: 急診室期待有春天

文章 Judy May »

簡理事的大作基本上不無道理。
小弟不敢評論。
但是,有幾個對照之下有齟齬的地方,列出來供大家參考。
(沒有不敬的意思)
望著全國各大醫院急診爆滿的病患,如潮水般波波湧來,地方醫政單位或是力有未逮,或是坐視不管,或是束手無策。一個國外醫療集團主管向我抱怨最近急診擁擠,常常廿四小時重症病患都無法住院,但是他聽到台灣急診室中有人待了一個禮拜都無法住院時,他張大嘴巴說不出話來。

我聽到國內某些專家學者將台灣這些問題歸咎於民眾不正確的就醫觀念,心裡總是十分難過。這幾年來經過「九二一地震」與「邱小妹妹事件」,我們醫政單位建立了如同洪水監測系統般的緊急醫療應變系統,但是在健保不恰當的「總額給付制度」壓迫之下,各大醫院急診的病患數,卻時常如山洪爆發般超過紅色緊戒線,一旦災難發生,急診與醫療系統如何有能力因應?

健保實施十年,自是造福民眾甚多。但十年來因財務持續吃緊,占醫院數目三分之一,約有二百多家中小型醫院結束營運。但民眾在緊急重病時,卻往往一床難求,得不到必要或即時的醫療。諷刺的是,一些號稱頂級豪華的醫療機構或是健檢美容服務,卻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出現。可見醫療資源之分布,的確有不公平之處。

筆者在此懇切建言,應把握「健康自我管理,救急救弱不浪費」─「請民眾承受資源之有限性,公正合理回歸市場機制」,亦即是民眾有權利及時得到必須之醫療(如救命救急之急診與外傷重症醫療,嬰幼兒或弱勢民眾之保健醫療與預防疫苗),但是都必須經過一定經濟效益評估,才可得到健保之給付。

比如說一些新的抗癌用藥,在實驗階段應由藥廠免費提供,在確定有相當之療效,並有國內研究證實有效延長生命者,健保才應給付。疫苗亦然,須有第三者公正之監督研究確實有效,健保才得納入給付。不能像現今一些新藥發表,找到一些人代言,強調有多神效,再找有力人士向健保施壓,健保就納入給付項目。

民眾亦須多加體認「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不必要之檢查若是檢查結果正常,健保單位應有擔當向民眾拒絕給付。例如A童遭車撞,A之父親要求醫師安排檢查頭臉部電腦斷層,醫師基於非絕對必要應予以拒絕,但是現今制度民眾能接受嗎?健保單位也不願第一時間予以拒絕給付,而是事後不給付給醫院。話說回來,今天大家又紛紛在推「頂級自費健檢」,那不是矛盾嗎?自費檢查,由肇事者或是有要求的人來負擔是一個辦法,但是可以用「有陽性發現則健保負擔費用」來救濟。

另外,除非救命必須,每人超過一定額度之藥品也應不予給付。現今民眾因拿藥無上限,才會有「領藥去賣」現象。可以依民眾之年齡,是否有慢性病等等因素來推估病患隔年之醫療費用,連續超出太多,一些可吃可不吃的藥,健保就不該給付。這就類似「健康儲戶制」之健康自我管理的精神,病患因為不是「吃到飽」而是「點多少要付多少」,當然要「貨比三家」,找心目中的好醫院,根據費用與服務品質比較,那就不一定是大醫院較好了。讓民眾重視「醫療品質」,參與監督,才是落實市場機制的要點。

此外,醫療給付也應當盡快廢除齊頭式平等的「總額給付」制度,這個制度阻絕了競爭的好處,不合理的將一些低投資報酬部門,如急診重症,貶抑為不得不設置之部門或是收治病患的閥門。而這些廿四小時擔起「守護民眾生命健康」第一線的急診重症醫療人員,無法與一般單位去競爭。卻需要更多的鼓勵與扶助──如全面普查急診的狀況與能力,維持急診醫療與外傷照護品質,協助建立急重症轉診網絡等。

如果健保局,醫政單位與醫療機構三者不能相互協調合作,嚴重外傷或是重症危急病患還是常常會被長途轉院,大醫院急診室還是常塞滿病患,緊急醫療系統不時會處在崩潰邊緣。急診室需要有春天,新任署長知道嗎?

(作者為執業醫師,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
(水草舞) (水草舞) (水草舞)
頭像
baleno
R3
R3
文章: 344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20, 2007 10:09 pm

Re: 急診室期待有春天

文章 baleno »

假如新政府的官員都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話
那麼,這種要政府作壞人的策略,一定不會被採用。
Baleno的小鯨魚,把陸上的小Hedge帶到海上,小Hedge看到一望無垠的大海,再也不想跟大海分開了。
老簡醫師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1
註冊時間: 週日 5月 25, 2008 10:55 pm

Re: 急診室期待有春天

文章 老簡醫師 »

小弟
出自真心 (坦白說 還可能得罪人 不利自己)
但是
這麼多年來
我的確看到這些現象
而這些現象不是必然的 不是沒救的

有人不同意
地方醫政單位或是力有未逮,或是坐視不管,或是束手無策。
但是的確如此
有些縣市自掃門前雪
有些則是推給醫院就了事
有些則根本沒大醫院

病患其實大多都很無辜
沒有關係 又不知何去何從?

PS 我的原稿附列於下 歡迎各界先進斧正

一個急診外傷醫師對新衛生署長之建言

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

台灣急診醫學會外傷委員會副主委

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 管理碩士





簡立建 醫師



望著全國各大醫院急診爆滿的病患,如潮水般波波湧來,地方醫政單位或是力有未逮,或是坐視不管,或是束手無策。國外的研究認為,急診擁擠指數超過一百便算擁擠,但台灣有些急診卻常常破錶,超過一百四十甚至一百八十。一個國外醫療集團主管向我抱怨最近急診擁擠,常常24小時重症病患都無法住院,但是他聽到台灣急診室中有人待了四五天甚至一個禮拜都無法住院時,他張大嘴巴說不出話來。我聽到國內某些專家學者將台灣這些問題歸咎於民眾不正確的就醫觀念,心裡總是十分難過,因為看看許多在急診室的角落度過漫漫長夜的傷病患與家屬,有些是開完刀沒床回急診等床,有些是仍在襁褓中發燒的嬰兒,這部分的患者不是觀念不正確,而是的確急需充足的醫療資源的。這幾年來經過「九二一地震」與「邱小妹妹事件」,我們醫政單位建立了如同洪水監測系統般的緊急醫療應變系統,但是在健保不恰當的「總額給付制度」壓迫之下,各大醫院急診的病患數,卻時常如山洪爆發般超過紅色緊戒線,一旦災難發生,急診與醫療系統如何有能力因應?

健保實施十年,自是造福民眾甚多。但是十年來因財務持續吃緊,佔醫院數目三分之一,約有二百多家中小型醫院結束營運。但民眾在緊急重病時,卻往往一床難求,得不到必要或即時的醫療。諷刺的是,一些號稱頂級豪華的醫療機構或是健檢美容服務,卻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出現。可見醫療資源之分佈,的確有不公平之處。這健康體系就像部房車,有著頂級音響與真皮內裝,卻只配備了最簡陋的煞車系統。

馬團隊得到台灣史上最多選民之青睞,其民意基礎自是不容忽視。醫療界這次普遍挺藍,卻不全然是基於對藍陣營之認同,而是對於既有健保制度之不滿。近幾年來健保局面對財務危機,卻是大多依循舊制,除了調整收費辦法外,便是以減少給付點數的辦法因應。之前這種「缺乏管理,違背競爭」的全民健保,早已有人提出財務危機之警言,漸行沈坷漸深,終於成為新任衛生署長最難解決之難題。

在下在此懇切建言,應把握「健康自我管理,救急救弱不浪費」-「請民眾承受資源之有限性,公正合理回歸市場機制」,亦即是民眾有權利及時得到必須之醫療(如救命救急之急診與外傷重症醫療,嬰幼兒或弱勢民眾之保健醫療與預防疫苗),但是都必須經過一定經濟效益評估,才可得到健保之給付。比如說一些新的抗癌用藥,在實驗階段應由藥廠免費提供,在確定有相當之療效,並有國內研究證實有效延長生命者,健保才應給付。疫苗亦然,需有第三者公正之監督研究確實有效,健保才得納入給付。不能像現今一些新藥發表,找到一些人代言,強調有多神效,再找有力人士向健保施壓,健保就納入給付項目。

民眾亦需多加體認「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不必要之檢查若是檢查結果正常,健保單位應有擔當向民眾拒絕給付。例如A童遭B車撞,A之父親C要求醫師安排檢查頭臉部電腦斷層,醫師基於非絕對必要應予以拒絕,但是現今制度民眾能接受嗎?健保單位也不願第一時間予以拒絕給付,而是事後不給付給醫院。話說回來,今天大家又紛紛在推「頂級自費健檢」,那不是矛盾嗎?更何況急診工作繁重病患又千變萬化,誰敢保證絕對沒問題?自費檢查,由肇事者或是有要求的人來負擔是一個辦法,但是可以用「有陽性發現則健保負擔費用」來救濟。

另外,除非救命必須,每人超過一定額度之藥品也應不予給付。現今民眾因為拿藥無上限,才會有「領藥去賣」的現象。可以依民眾之年齡,是否有慢性病等等因素來推估病患隔年之醫療費用,連續超出太多,一些可吃可不吃的藥,健保就不該給付。這就有類似「健康儲戶制」之健康自我管理的精神,病患因為不是「吃到飽」而是「點多少要付多少」,當然要「貨比三家」,找心目中的好醫院,根據費用與服務品質去比,那就不一定是大醫院較好了。讓民眾重視「醫療品質」,參與監督,才是落實市場機制的要點。

醫療給付也應當盡快廢除齊頭式平等之「總額給付」制度,這阻絕了競爭的好處,不合理的將一些低投資報酬部門,如急診重症,貶抑為不得不設置之部門或是收治病患之閥門。這些二十四小時擔起「守護民眾生命健康」第一線的急診重症醫療人員,無法與一般單位去競爭,需要新署長與醫政單位更多的鼓勵與扶助-如全面普查急診的狀況與能力,維持急診醫療與外傷照護品質,協助建立急重症轉診網絡等等。

在下並非反對調漲健保費,而是在現今這種類似「醫療叢林」的情形下,調漲之金額不用幾年很快就會被部分人的「過度醫療」或是「不當醫療」啃食光了。健保局,醫政單位與醫療機構三者若不能相互協調合作,嚴重外傷或是重症危急病患還是常常會被長途轉院,大醫院急診室還是常塞滿病患,緊急醫療系統不時會處在崩潰邊緣,那便扭曲了興辦全民健保最初的宗旨了。

以上衷心建言,望署長雅納。
Nicholas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7051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08, 2006 6:50 pm

Re: 急診室期待有春天

文章 Nicholas »

1.急診是最後一線 沒地方再送了 所以一定人滿為患
2.社會期待所影響 急診檢傷分類不切實 或者仍然不敢怠慢"輕症"患者
3.基層醫療在政策下萎縮 診所無法滿足病患需要 根本不是能力設備不足
4.公私立醫療院所成本結構差異 私立地區醫院有能力沒給付 做多賠多

一樣是高屏 高榮士氣低一點 長庚士氣高一點...還是有差啦 (bingo) (壓力)
頭像
鳴人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3366
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11, 2007 10:04 am
來自: 木葉忍者村
擁有感謝: 1 次

Re: 急診室期待有春天

文章 鳴人 »

Nicholas 寫:1.急診是最後一線 沒地方再送了 所以一定人滿為患
2.社會期待所影響 急診檢傷分類不切實 或者仍然不敢怠慢"輕症"患者
3.基層醫療在政策下萎縮 診所無法滿足病患需要 根本不是能力設備不足
4.公私立醫療院所成本結構差異 私立地區醫院有能力沒給付 做多賠多

一樣是高屏 高榮士氣低一點 長庚士氣高一點...還是有差啦 (bingo) (壓力)
前一陣子自家(包括自己)親戚不太平,高長高醫高榮這三家急診都跑了, 很累.
依我在高長ER留觀區躺了一天一夜的經驗而言,那真是折磨人的地方.....
希望大家都不要生病才好!
卡卡西老師說:
果然是意外性第一的忍者啊!
回覆文章

回到「★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