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兒時》古早人穿的衣服
我小時候,穿的衣服和現在人截然不同,相信很多人都曾經看過古早人的服裝,那是掛在廳堂牆壁上,長輩留下來的大張遺像。日治之前,臺灣沒有照相館,古早人的遺像都是畫像,他們坐在太師椅上,由畫師當面畫。
我出生在昭和時代,那時候雖然日本人已來了三十多年,但是臺灣人的服裝大多數仍然保存傅統衣服,我們叫它臺灣衫臺灣褲。
臺灣衫;我小時候的大人都是穿大陀衫(tua7 to5 sann),多數是深藍色或黑色,樣式類似現在女性穿的旗袍,只是長度沒有旗袍那樣長。是同樣布料做的布釦,扣在胸腹左側。
衫外面沒有口袋,口袋是設在身側布釦手可伸進去的衫內面,口袋是裝貴重的東西或金錢用,不像現在人,口袋都縫在衫外面,都是裝亂七八糟的東西。
古早人身上沒有手帕,萬一流鼻涕,就用前袖去擦,所以從前的人,兩側前袖都擦鼻涕而結一層厚厚的鼻涕痂,洗衣服不易洗掉。
我們這年代的人,小時候不是穿大陀衫,是穿對襟仔衫(類似現在),但是大人仍然穿大陀衫。
臺灣褲;我們小時候直到國小畢業,都是穿臺灣褲,初中之後才穿西褲(學生制服)。
臺灣褲寬寬的,最上面大約有四、五寸寬的白布褲頭(khoo3 thau5)。因褲頭很寬,穿的時候,用手把褲頭抓來紮緊,再用褲帶綁緊。
寬寬褲頭要穿的紮緊,要有一定技術,我們小孩子就是技術不好,不會紮緊而常會一邊走路一邊褲頭掉下一角,這種現象臺語叫「落褲」(lau3 kho3),不會紮緊褲頭的人永遠不會紮緊(習慣),所以他的名字前面,往往被人加一個「落褲」,例如:落褲輝ㄚ(lau3 kho3 hui-a)、落褲富ㄚ、落褲池ㄚ…. 。
穿臺灣褲技術好的,不一定要綁褲帶也可以穿得很好,不過綁褲帶比較妥當,過去柑仔店也有賣專用褲帶,但貧窮人家用麻繩也照樣穿褲,見多了也見怪不怪。
《回憶兒時》古早人穿的衣服
版主: 版主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