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兒時》恐怖的通貨膨脹
相信線上的朋友都有一個共同感覺;每遇到東西漲價,都會心驚膽跳,其實像我們這些高齡者,戰後70多年來,任何東西每天都在漲價,早就習以為常了,現在反而看到東西不漲價,總會覺得怪怪的。
我讀國小四年級時二戰結束,在二戰結束前的日治時代,從來沒有聽過「通貨膨脹」這個詞彙(或許還年小),但是戰後,「通貨膨脹」幾乎已成為日常生活用語,每天都可以聽到大人們說;什麼東西今天是什麼價格?
記憶中,我在昭和17年入學國校一年級,那時必須把讀國校六年的學費全繳完,總共繳了6圓(1年1.0圓),昭和20年8月日本戰敗,我已讀到四年級,學校又退還我們學費2圓2角7分,由此可見四年間物價都是平穩,每一年只有1圓學費。
古早老人的錢都放在腹帶裡,再把腹帶纏繞在腰部,幾年都是纏在身上,可能日治時代,幣值不會貶掉,才會把錢都纏在身上。現在的人也許會說他那麼笨,何不把錢存在銀行生利息?告訴您,一來古早銀行很少,二來存錢幾乎沒有利息(日本目前利息也接近0)。
二戰後,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錢幣仍然沿用原來的臺灣銀行券(後來稱舊台幣),剛開始是1元舊台幣=1美元,但是陳儀政府腐爛,造成幣值的貶值三級跳,於3年半後的民國38年6月改換新台幣,是40,000元舊台幣兌換1元新台幣,5元新台幣兌換1美元,換言之,三年多時間,台幣貶掉了20萬倍(4万×5),加上二戰結束,美元本身也貶4倍,加加減減算起來,三年多時間,台幣貶掉了800,000倍,現在的人聽到這種貶值速度,肯定會說:「驚死人」。
民國38年初,家父聽說,到臺北賣米很好康,他到豐原買米是一斗12萬,拿到台北賣一斗14.5萬,真的很好康,翌日再到豐原買米,一斗是16萬,結果是阿婆炊碗粿。
《回憶兒時》恐怖的通貨膨脹
版主: 版主021
Re: 《回憶兒時》恐怖的通貨膨脹
https://buzzorange.com/citiorange/2017/ ... aiwan-kmt/
原本要配給大家的米,以作為軍用為理由,封存了大概11萬噸,這麼說吧,島上外來人口不過三萬多人,當中的駐軍兩萬多,一年份的糧食8千噸足矣,這個數字代表著,一個軍人比起百姓,一天要多吃14碗飯。
只要管制物資,就可以炒作物資。
只是戰後的米,變成現在的地。通貨膨脹,一直只是"理由"。
原本要配給大家的米,以作為軍用為理由,封存了大概11萬噸,這麼說吧,島上外來人口不過三萬多人,當中的駐軍兩萬多,一年份的糧食8千噸足矣,這個數字代表著,一個軍人比起百姓,一天要多吃14碗飯。
只要管制物資,就可以炒作物資。
只是戰後的米,變成現在的地。通貨膨脹,一直只是"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