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兒時》縖肚仔帶
縖肚仔帶(ha5 too2-a tua3)是縖在身上裝錢的帶子,是耐用的布料做成的,寬約1.5吋,中間是空的,貴重東西或金錢可以裝在帶內,像褲帶綁在腰部,走到哪裡縖到哪裡。
古早人的錢,不像現在有銀行或郵局,可以把金錢放在存款簿,出外帶一張卡片就可以了。一來古早人錢不多,放在家裡又怕被偷,放在口袋裡又不方便,所以古早人都把所有的錢裝在縖肚仔帶內,就不會怕被偷。
古早人可以把所有的錢都隨身帶,主要的是那時候的人絕大多數是佃農,佃農的錢非常有限,而有錢的人是地主,地主不會與人混雜在人堆裡,尤其大地主有「租倌」(thoo Nguann2)專門給他管錢,他不必身上帶錢。
古早人隨身帶所有的錢,比較安全沒錯,但是缺點多多。最大缺點是拿錢不方便、硬幣多了會很重,紙鈔放在帶內拿進拿出不方便、像現在日常使用都算幾千幾萬,帶子裝不了那麼多。
記憶中,我剛開業的民國50年代,看一次普通毛病約15元,那時候的人所有現金只數百元,為了拿這個15元,把整條帶子解下來,再從倒出來的數百元中撿出15元來,光是拿這15元就浪費不少時間,發藥的小姐等著收錢,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
我於民國50年代開業已是使用「縖肚仔帶」的尾聲,只有老年人還在使用,而且老女人比老男人使用者多。年輕人已經不使用「縖肚仔帶」了,後來的人不再使用的原因是;錢貶值嚴重,算千算萬又是紙鈔,在帶子裡裝進裝出不方便,不像日治時代用硬幣機會多,硬幣在帶子裡裝進裝出比較方便。
我開業的50年代,錢已經很貶值了,但老年人還在使用這種帶子的原因是;她們從年輕使用習慣了,不會覺得怪,而且老人錢不多,帶子可以裝得下,現在的人可能連聽過「縖肚仔帶」都沒聽過。
《回憶兒時》縖肚仔帶
版主: 版主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