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兒時》古早的髮型
我講的古早不是幾百年幾千年前,而是80多年前我小時候的事,那時候的臺灣人髮型和今天截然不同,那時代的人如果再活起來,可能不認識我們和他都是同樣臺灣人。
那時候的男人,老人都是留長辮,疏到背後約二尺多長,紳士人都是自由垂下,做工的人因工作不方便,都把辮子纏在頭上,工作流汗會臭味,晚上就解開洗頭髮,洗長頭髮是一件麻煩事。同那時候的年輕男人或男小孩多數剃光頭,他們學日本男人的髮式剃光光(用剃刀刮得一乾二凈)。
到我入中學的民國30年代末期,偶爾還有老人留長辮,但大多數男人都是留西裝頭(ハイカラ),那時候的西裝頭都剖爿(phua3 ping5,疏二邊),擦髮油(ポマ一ド)很濃,看起來油膩膩的。更紳士的人留全後疏又擦髮油,叫做才ル. バク(all back),紳士人夏天都穿整套白色臺灣唐山衫褲,看起來樣子真的紳士。
老的男人如果冬天怕冷,用黑頭巾(約一丈長)纏在辮子上的頭部,我也纏過,冬天確實很暖和。
古早的婦女都是疏一個髮髻在頭後,疏髮髻也很麻煩,要先把頭髮編成辮子,辮子再結髻在頭後枕部,那時候的女性疏頭要花費很多時間。年輕小姐或女孩多數疏二條辮子在兩側,長度到肩部。日治末期,婦人流行燙頭髮,從日本傳進來的,稱為パンパンレン卜(perm perm lent),當然燙頭髮的外型,婦人與小姐樣式不一樣,不過小姐還是很多人疏辮子。
大約我讀高中的民國40年初期,那時候外國電影《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風動全臺灣,該片女主角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成為年輕小姐的模仿對象,當時的小姐人人都疏成奧黛麗赫本頭,簡稱赫本頭,直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街上還可見到不少小姐是疏赫本頭。
《回憶兒時》古早的髮型
版主: 版主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