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雞」總動員

媒體怎樣報導醫界?醫界專業的觀點在哪裡? 歡迎論述,讓真相更完整的呈現!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YSL
V1
V1
文章: 1130
註冊時間: 週四 2月 05, 2009 12:47 pm

危「雞」總動員

文章 YSL »

5歲童 陰莖平均短0.7公分
家長帶小孩擠爆門診 危「雞」總動員


2011年 06月03日 【連線報導】
塑化劑毒風暴讓不少家中有男寶寶的父母危「雞」總動員,近日焦急地帶孩子就醫檢測,擠爆門診。中國醫藥大學昨提出一項研究顯示,台灣男嬰童剛出生,陰莖平均約2.9公分、5歲約5公分,各階段都比西方白種人短0.5至0.7公分,研究團隊懷疑,除種族差異外,不排除是「塑毒」遺害,昨決定再收治5歲以下男嬰童「重啟調查」,分析塑化劑對幼童生殖器的影響。

這項「台灣5歲以下男嬰幼兒平均陰莖長度」的醫學研究報告,是亞洲第一份相關研究報告,曾於2006年在《台灣兒科醫學會》雜誌上發表。近來塑化劑風暴,讓研究團隊認為有繼續研究價值。

加塑毒因素再查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兒童醫院小兒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王仲興昨說,該項研究於2001至2002年、收治2126名5歲以下男嬰及男童,逐一測量其陰莖長度,統計出0至1個月新生兒平均2.9公分、1至6個月3.4公分、7個月至1歲3.6公分、1至2歲4.2公分、2至3歲4.4公分、3至4歲5.0公分、4至5歲5.0公分,對照國外歐美白人高加索人種做的研究報告發現,「台灣男嬰童平均陰莖長度,從小就比國外短0.5至0.7公分。」
研究負責人、中國附醫醫研部主任蔡輔仁說,當時鑑於國內對陰莖短小疾病都沒有東方人統計數據,才進行這項大規模研究。中國醫大附設兒童醫院院長彭慶添說,研究於10年前收案,對照含塑化劑食品使用至少10年,兩者間或有相關,希望進一步釐清。
蔡輔仁說,國人10年來身高都沒成長,「若第二次結果與10年前研究相比,男童陰莖『長短』有落差,或可分析塑化劑是否列入影響因素。」但他坦承,「造成陰莖長短因素很多,要證實塑化劑是唯一原因,有一定難度。」

14歲前「長進」少
對於台灣之子「那話兒」不如人。兒科醫學會祕書長、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認為,「東方人本來就比西方人短些。」要證實是塑化劑所致,須更多研究證明。他表示,男童陰莖14歲前其實「長進」不多,通常是2公分到4公分。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小兒遺傳內分泌科主任王慈柔昨說,塑化劑確實與男性女乳、性早熟有關,但要驗證是否與陰莖長短有關,至少要20、30年長時間研究,要有完全不接觸塑化劑的對照組。
中國附醫毒物科主任洪東榮也認為,台灣環境存在塑化劑由來已久,若測量男童陰莖長短,再增加檢測體內塑化物濃度、追蹤成長過程飲食習慣,將可看出「10年來環境荷爾蒙對成長中男童性器官影響」,絕對是前瞻性的研究。
台中市消保官翟威甯說,若研究證實未使用塑化劑食品的男寶寶陰莖比10年前長,「也只能作受害家屬求償的依據之一。」但業者仍須負擔《消保法》中的「無過失責任」,無法逃脫應負擔的責任。

長短無關性功能
蔡輔仁強調,「陰莖長短與性功能或生育能力無直接相關。」台中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朱朗軒也表示,「陰莖長短不能從小見大,陰莖與睪丸發育時間是在青春期,除非過短,否則不必過度緊張。」
中國附醫的研究也發現,若新生男嬰陰莖不到1.9公分,1歲不到2.6公分,3歲不到2.8公分,5歲不到2.7公分,即是低標,應就醫檢查是否有其他疾病。
回覆文章

回到「★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