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專訪》台大教授孫璐西:塑化劑氾濫 食品管控機制崩盤

媒體怎樣報導醫界?醫界專業的觀點在哪裡? 歡迎論述,讓真相更完整的呈現!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頭像
SIMON
部長級
部長級
文章: 6661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09, 2006 11:29 am

《星期專訪》台大教授孫璐西:塑化劑氾濫 食品管控機制崩盤

文章 SIMON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 ... y-fo11.htm

《星期專訪》台大教授孫璐西:塑化劑氾濫 食品管控機制崩盤
記者黃以敬/專訪

「唉!很想問這些業者,這樣的食品他敢吃嗎?」比三聚氰胺毒二十倍、會導致人體荷爾蒙異變的塑化劑,竟被添加入食品,台灣史上首見約五百項食品全數下架檢驗,險些導致食品產業崩盤,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感嘆,亡羊補牢,唯有官方上緊發條,業者發揮自律,消費者改變飲食習慣,才能重建民生飲食的秩序與信心。

貪便宜賣相好 違法賺黑心錢


記者問:五月以來,連續爆發多起食品缺失,從營養午餐肉品發現瘦肉精、抗生素,現在發現可能致癌塑化劑加入食品,問題癥結究竟在哪?


孫璐西答:所有的食品都最好可以不用添加物,偏偏大家都喜歡便宜又漂亮、好吃的食品,所以添加物越來越多。

前提是食物都應該儘量不要添加化學添加物。近來幾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危險程度並不相同,例如添加抗生素與瘦肉精同樣是違法行為,但是瘦肉精其危害較小。早期農委會為保護國人健康,全面禁用瘦肉精,但事實上消費者喜歡瘦肉多、怕胖怕高脂肪,因此還是有很少數肉品業者會偷用,讓肉看起較瘦、較紅。

重要的是,有的瘦肉精,研究顯示還算安全,有的則會導致心跳加速、支氣管擴張等副作用,確實危險不應使用。美洲就有十七國、紐澳等亞洲地區有九國,全球至少二十六國允許使用較安全,俗稱培林的瘦肉精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重要的是要有效管理,不要用到危險性高的藥品。


問:過去一週鬧得沸沸揚揚的塑化劑議題遠比瘦肉精嚴重吧?


孫:是的,這次事件最驚人的無非是起雲劑使用得太過浮濫,而被視為環境荷爾蒙而遭禁的塑化劑,卻又滲進了起雲劑。

食品不是完全不能添加化學添加物,目前衛生署列管可用的添加劑共十七大類,許多種類名稱也可能會讓消費者訝異,包括漂白劑、保色劑、著色劑、膨脹劑等,例如鮮紅的櫻桃人人愛,其實很多櫻桃原本是白白的,因為被漂白染紅而看起來鮮紅欲滴,還有香蕉乾、芒果乾等水果乾也會添加漂白劑以維持顏色,否則容易變得褐黃甚至變黑。

這些添加劑須經過長期研究對人體沒有危害,再由政府訂出人類吃多少年都沒有問題的安全殘留值,目前許可的添加劑都是單一化合物,容易檢出。

未列食品檢驗 塑化劑大流竄


問:起雲劑是政府許可的食品添加物,問題出在是起雲劑複合性化合物?

孫:起雲劑功能是讓油水可溶合的乳化劑,讓油與水混合後,不會有分層、脫離或是沉澱現象,例如是將油脂性的茄紅素、胡蘿蔔素等能混入水中,讓天然色素粉末加入水就成鮮紅好喝的番茄汁;許多飲料或藥品、保健食品,也是藉此帶有香氣或是果汁氣味,可更可口。益生粉則是藉由起雲劑讓乳酸菌與果汁香味相容,消費者比較愛吃,加入起雲劑運動飲料還可呈現雲霧狀,看起來更有價值感。

但就因為起雲劑是複方,配方很多,除非鎖定成分做比對,確實很難馬上就查驗出來,而且目前塑化劑僅被列為食品容器檢驗項目,沒有當成食品檢驗項目,才會一直沒被發現。

用塑化劑做出來的起雲劑,價格最多甚至可以便宜到只有原本的二、三十分之一,而且油水溶合的穩定性較好,讓業者「吃好道相報」,一旦出事,集體崩盤,才會幾近動搖國本。

問:業者宣稱,過去二、三十年以來,大家都習慣在食品中添加塑化劑,真相真是如此嗎?

孫:國內上游食品添加物廠商其實多是中小企業,對食品安全的專業知能明顯不足,專業及道德教育也待提升。據了解,這些出事的添加劑老闆們可能系出同門,三十年前有人到日本香料公司學到了技術,傳授給其他學徒,當時大家對塑化劑認識有限,環境荷爾蒙問題也是近十年來備受重視,越來越多禁用規範。

諷刺的是,這家日本香料公司早就不用塑化劑,學徒出身的昱伸及賓漢老闆卻仍持續使用,且「發揚光大」,用到如此多食品項目。廠商是故意使用?還是真的無知?政府須深入了解,用霹靂手段根絕,否則目前恐怕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潛藏危機。

其實回溯到台灣一九七九年發生的米糠油事件,導致兩千多人多氯聯苯中毒、皮膚病變,甚至禍延下一代生出「黑寶寶」。當時,有一說是多氯聯苯的熱媒管破裂、溢入食用油;但也有一說,根本是業者直接用三氯聯苯的廢棄桶子來裝食用油,小型業者對食品安全知識不足,卻操縱著我們的身家安危,怎不教人擔心。

毒物管理漏洞 須從源頭管起

問:此次多虧一位媽媽檢驗員「雞婆」才發現了塑化劑危害,她一夕之間成為公衛英雄,但是否意味官方與產業把關徹底失靈了?

孫:食品檢驗其實是環環相扣,從官方到民間業者,每階層都有把關責任。

這些出事的小工廠或許知識和檢驗能力不足,但是幾家食品添加物或是食品大廠,卻也無法做好檢驗把關,實在讓人失望。面對上游供應商的原料,如果又便宜又特別好用,在配方不明狀況下,難道不會起疑?各級食品廠都不去追究原料成分或是配方實際狀況,對於食品添加劑幾乎是照單全收,這種心態與輕忽,才更讓人憂慮。

依法,食品工廠需要登記只能製造、販賣食品,但是類似昱伸這種食品添加劑的工廠,卻不僅可以做食品,甚至可以登記是化工原料公司,等於政府放任食品原料天天與工業原料堆放在一起,不關心,也不過問是否被挪用。

這次出事的塑化劑DEHP只被列為四級毒性物質,DINP甚至沒列管,負責管理的環保署對流向根本無法掌握,也因為從未了解塑化劑被賣入食品工廠的現況,而渾然不覺,都顯示現行毒物管理漏洞百出,必須改弦易轍,從源頭管起。

重建消費信心 設跨部會機制

問:肉品CAS、食品GMP廠都是國家保證的優良廠商制度,如今一一破功?政府該怎麼做才能重建人民信心?


孫:優良廠商制度原本希望良幣驅逐劣幣,但營養午餐肉品事件,卻看到CAS肉品與非CAS肉品混用,市面上還常有假冒CAS問題;GMP廠商也無法對食品添加物檢驗把關,在在顯示官方保證的標章與制度徒具形式,官員根本未上緊發條。

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多,但是基層食檢人力與專業度卻很不足,有的縣市食品藥物管理科甚至連一個食品科學的專業人員都沒有,如何能因應越來越複雜的食品弊端挑戰?食品檢驗項目早該因應環境荷爾蒙問題而增加檢驗項目,隨時因應時代去檢討更新,檢驗把關人力與技術也應提升。從兩年前的三聚氰胺到此次塑化劑檢驗,國內十四個檢驗室根本無法應付檢驗需求,業界也叫苦連天。

政府光喊口號是沒有用的,此次慶幸有動員跨部會會報機制去做協調處理,因食品安全絕對不是衛生署有能力去完全防堵的,就如檢調單位採取行動才能有所斬獲。有立委呼籲以「國安」層級動員處理這次塑化劑危機,也許有點聳動,但處理食品安全問題及防範,確實須有這種跨部會合作的態度與機制,立法院也應儘快修法加重食品危害的罰責。

多吃天然食物 健康的第一步

問:最後,消費者該如何因應自保?

孫:我必需強調:「天然的最好。」食品業者其實都在迎合消費者,例如肉品添加瘦肉精及抗生素,無非就是消費者希望瘦肉多一點、肥肉少一點;消費者喝飲料喜歡香氣多、有果汁顏色,還要低熱量,業者為了「賣相」好,為求利潤,才會鋌而走險,添加不該加的東西。消費者要保護自己,先要調整飲食習慣與觀念,多吃天然食物,少攝取含有添加物的食品,就是健康的第一步。
=============================================================================================================================================
這篇不錯!
唯有官方上緊發條,業者發揮自律,消費者改變飲食習慣,才能重建民生飲食的秩序與信心。
年年是好年,
不被病人嫌,
看病不被醃,
快樂勝神仙!
回覆文章

回到「★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