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寫:好好笑
intern無人監督,胡作非為?
請問三多大
哪個醫糾是intern搞出來的? (偽可愛)
依你們的標準...... (偽可愛)
================================================
intern怎會沒醫糾
請看
醫師應代表社會的良知
2008.10.28 PM 04:09
我認為參與「改變生命」的志業(包括教育、宗教、醫療、社福)的人就必須要有高於常人的倫理道德標準。因此,並不是什麼人都適合從事這些工作。
文◎黃達夫院長
五月廿八日拜讀了葉煬彬老師《果然涉世未深》與劉沛昌醫師《什麼社會、什麼醫師》二文後,想起前不久,當連戰先生與胡錦濤先生達成共識,開放台灣醫師往對岸執業時,心想如果藉著這一個政策,台灣能夠送走多一些把醫業當生意做的醫療機構和醫師到對岸去顛覆對岸的醫療制度,台灣就會減少一些唯利是圖的醫療機構和醫師,對台灣醫界而言,未嚐不是好事一樁。這雖然是玩笑話,但是我確實認為台灣的醫療價值觀錯亂了。
我雖同意兩位社會價值觀影響了台灣的醫療價值觀。但是,我認為參與「改變生命」的志業(包括教育、宗教、醫療、社福)的人就必須要有高於常人的倫理道德標準。因此,並不是什麼人都適合從事這些工作。
從葉、劉兩文我們不難看出過去台灣投入教育與醫療工作者,多半不是因為他們的性向適合擔任教師或醫師,而是因為教師生活有保障,醫師是屬社會高薪階級。所以,我們才會發現在台灣有相當高百分比的教師和醫師並不真正喜愛他們的工作。難怪劉醫師會說「學校雖然費盡心力找來各科和醫學倫理的專家,可是這些老師們除了少數人外,大部份來上課都沒有準備,東聊西扯,如此學生上課興緻更低…,有同學大七當實習醫師時,因醫療糾紛而差點入獄…」。我自己也觀察到台灣醫學院的教師,自動自發教學、做研究的數目太少,醫學院往往須利誘教師教學、做研究。
所以,多年來,我才會不斷地呼籲,台灣的醫學教育須要徹頭徹尾的改革。
第一、我們須要從一開始就篩選真正想照顧病人的人來投入醫療志業。誠如劉醫師所言,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看透一個人」確是一門大學問。但是「選擇學生」在美國各大學已行之有年,而且越來越被重視。如果,我們真正想要做,就要認真地學習,美國能,台灣也能。
第二、我們應把台灣的醫學院全部改成學士後的學程,至少大學四年可以讓一個人有更多的社會經驗,同時,在大學時期有機會自由選修不同領域的課程,多所涉獵,多了解自己以後,必定會更清楚自己應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如果趙建銘先接受大學教育,他可能發現他性喜交際應酬,不適合醫學院教師生涯,就如他的老師柯文哲教授說「一大早七點半先開晨會,之後開刀、看診、晚上做研究,才是真實的醫師生活」(蘋果日報5/27)。
第三、醫學教育的內涵與方法必須全盤翻修。從劉醫師的?述可以看出他所受的「通識教育」、「醫學倫理」等課程,顯然無法啟發、感動學生,完全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我從來不相信品德、倫理是可以從上幾堂課學到的。它必須長期在一個到處是典範的環境下耳濡目染、潛移墨化中形塑出來的。醫學教育最重要的是引導醫學生發現幫助人的樂趣,激發他追根究柢的好奇心,然後,培養他分析問題,邏輯推理的能力,指導他從為不同的病人解決問題中學習如何照顧病人,其核心價值就是「以病人的利益為首要顧念」。
如果醫學院教師真正是以病人的利益為首要顧念,他就會把教導下一代醫師當做一個非常神聖的任務,他怎麼會沒有準備就去上課,誤人子弟。他更唯恐誤診的發生,怎麼會為了保障收入而一診看上百位病人,或為了利潤而開不必要的藥,做不必要的檢查,開不必要的刀,更不會為了賺取代言費而為臍帶血銀行做宣傳,誤導民眾花冤枉錢,而不是宣導民眾像捐血一樣捐出臍帶血救人又可能助己。
如果你是一位稱職的醫師根本不必知道「內線交易」的罪刑有多重?也不必知道收取藥商的錢是否觸犯貪污罪?因為這些和照顧病人毫無關係。
第四、台灣醫學教育已有百年歷史,因為從開始就不篩選適合的人進入醫學院。所以,今天才會有太多不適任的醫師,醫學院裏也存在著不少不適任的教師,而敗壞了台灣的醫療價值觀。因此,優良師資的培育更是台灣醫學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