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兒時》銀褲帶
現齡50歲以上的臺灣人,相信他們小時候,都有看過老人家腹部綁有二條褲帶,一條是綁褲頭的真褲帶,讓褲子不會掉下去,另一條稱為銀褲帶又叫Hat2-a帶,不一定綁在褲頭,是綁在腹部。
銀褲帶是厚布縫製的,約有一寸多寬的管狀褲帶,管狀是裝金錢用的,過去的人如有貴重東西,如金飾、鈔票、硬幣…等都裝在銀褲帶內,要用錢隨時把帶解下來,從管內取出錢來,算來也很方便。
有人會問,金錢放在衣服口袋就好,何以使用銀褲帶?因為早期的人,男大人夏天幾乎都是褪膊體(thng3 phak4 theh裸上身),根本就沒有衣袋,而女人是穿大陀衫(tua5 to5 sann),也沒有衣袋,所以男女都會綁銀褲帶。
綁銀褲帶到民國60年代還有人在使用,記得我在50年代開業時,常會遇到一些老人要繳藥費,在銀褲帶撏(jim5)了老半天,讓護士小姐急得一再叫他快一點。
臺語稱它為銀褲帶,是漢文化自古以來,錢幣就是銀本位,不像西方國家是金本位,稱美鈔叫「美金」。過去一百多年來,中國常被強國打敗戰,每次賠償都稱幾萬萬兩銀元。
那麼中國所謂銀元是多少價值?據清代同治年間的公告價,一銀元是188.8公斤大米,例如;甲午戰爭,中國賠償日本4萬萬銀兩,要換算成多少價值,當年還沒有電子計算機,相信李鴻章請手下,不知要算多久時間?
直到最近,國府避難來臺灣,仍然使用銀元,過去犯罪判刑,都是判罰多少銀元,交通違規也是罰多少銀元,民國80年代之後,罰款才改為罰新臺幣多少元。
漢文化自唐朝以來就是銀本位,臺灣人直到21世紀的今天,仍然以「銀」稱呼金錢,例如;1元叫一箍銀(tsit7 kho gin5)、100元叫一百箍銀(tsit7 pah kho gin5)、鈔票叫銀票、硬幣叫銀角仔(gin5 kak4-a)、經營錢幣叫銀行、給死人的錢叫大銀、給神明的叫銀紙。
《回憶兒時》銀褲帶
版主: 版主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