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兒時》染布 染衫
民國5-60年代以前的臺灣人,穿衣服絕大多數是穿單色的,即是;黑、白、深藍、褐、紅…等,因為當年沒有賣成衣(既成品.キセイヒン),大家都是買布來請人做衣服。那時候的布都是單色的,少數香港來的成衣才有花色。
古早人的喪事都是隆重舉辦,稍有一點「親」關係的都會去參加,參加親友喪禮時,喪家都會給你喪服參加儀式,即是頭帛仔(thau5 pe-a)。參加完喪禮,頭帛仔拿回家可以做衣服,不像現在人參加完喪禮,就把頭帛仔順便燒掉。
過去的人,頭帛仔都是拿來做衣服,但是白色的衣服容易髒,髒就要洗,常洗就容易破掉,所以古早的洗衣店也會幫人染衣服,染成深色衣服耐髒,免得常要洗,所以從前洗衣店叫「洗染店」。
過去也常有幫人染布染衣服的流動攤販,一組3人,一人到村落裡敲鑼招攬客戶,二人在固定地點做染布染衫的燒煮工作。人家如有頭帛仔布衣服或淺色衣服等,都可以拿去給他們染成深色。
流動攤販在固定地點染布,他們一個顏色一個爐,通常三、四種顏色就是三、四個爐,染桶放在爐上面,爐底下燒火,所以桶內染液是滾著,要染衣服放進去滾一陣子,再拿出來用冷白水洗乾淨即大功告成。
我們這一代的人都喜歡穿深藍色,年紀大的人愛黑色,年輕小姐愛紅色,這些顏色都不易髒,所以古早人很少穿白色或淺色衣服。
我的媽媽很節省,要染的衣服都是自己染。記憶中,我在讀國小時,她都叫我到學校挽「尤加利葉」(ユカリ),這種尤加利葉滾過就變成褐色,我們白衣服染成褐色就很耐髒。
古早,參加喪禮的人,拿回去的頭帛仔布都是做衣服用,所以稍為過得去的喪家,他們給的頭帛仔布都很厚很紮實的白布,而現在的人頭帛仔布是燒毀,所以現在有那種織布廠,會刻意織很薄白布做頭帛仔專用。
《回憶兒時》染布 染衫
版主: 版主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