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兒時》房門習俗
臺灣人的房門開或關都有一定風俗,一般說來,房門白天是開門的,晚上就寢前先關門,有特別情況時,門是半掩的,也就是一扇關、一扇開。
房門白天是開的,表示光明正大,沒有做虧心事。從前的人,因為新娘嫁粧都有時鐘,所以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時鐘。通常家裡時鐘都是掛鐘,掛在面向門口,路過的人要知道現在的時間,只要往人家門內一看便知道了。
古早人很少有人掛手錶,一來以前手錶很貴,不是人人買得起,二來要知道時間,頭往人家門內望去,即可看到人家的時鐘,一目了然。何況從前的人對時間觀念馬馬虎虎,時間都是這樣說;透早、日頭出、卜罩仔、食罩飽、半埔仔、卜晚仔、黃昏晚、食晚飽、晚頭仔、大晚、半暝…. 等等,連搭火車或汽車,也都說8點外或11點外那一班,所以我們小時候,大家很少在意時間準時否。
從前的房門白天一定要打開,並不是要讓路人看時間,而是那時候的治安良好,小偷少,我講的這個現象可能是日治時代沒有小偷。再更早的清代白天的屋門是否有開,我就不知道了,清代治安較差,或許白天有人關門,更且清代對時間更是凊凊采采。
房門半掩是一扇關一扇開,過去小孩如果這樣開半掩門,大人一定會破口大罵。因為半掩門表示家中有死人。家中如有長輩過世,男長輩放右側,女長輩放左側,房門不管白天或夜晚都是半掩,何以晚上不關門?目的是讓死者晚上靈魂回來探看家人,可以自由進出。
如果死者還有長輩健在,死者稱為夭壽,屍體不能擺在大廳,必須另擺在邊間,大廳大門就不須半掩。
《回憶兒時》房門習俗
版主: 版主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