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兒時》夫妻共穿三條褲
在二戰結束的前後約10多年間,是臺灣最貧困的年代,樣樣東西都缺乏,通膨嚴重,其中最缺乏的東西就是布料,因為在非常時代,已經沒有紡織工廠。那時候上班工作,一天的工資可能買不到一條短褲。
那年代的人,男人穿西裝褲或女人穿裙子才會穿內褲,如果沒有穿西裝褲或裙子,男女都只有穿褲子,那種褲子可稱內褲又可稱外褲,不是三角褲,類似現在的四角褲,沒有口袋,褲頭是一段白布,褲跤可長到膝蓋上緣,穿的時候要綁褲帶,有人常會褲帶綁不好,褲頭會掉開一小段,稱為漏褲(lau2 kho3),所以常有人被叫漏褲輝啊、漏褲水啊。
因為布料貴,所以大家能省盡量省,通常一般男人夏天都褪膊體(thng3 pak4 theh),街上常見男人打赤膊在行走。不過婦人(結婚生小孩過)只在家裡褪膊體,走出屋外不敢打赤膊。
那時候常有夫妻「公家」穿三條褲子,今天丈夫換褲,明天輪老婆換褲,遇到例外的情況,例如;打濕、滲屎、弄髒的時候,那是很糟糕的事,褲子沒辦法更換。年齡相近的兄弟姐妹,也常有二人公家三條褲子的情形。
我常把「二人公家三條褲子」的歷史故事講給小孩聽,小孩都不經過思考,馬上回嘴說;多做一件褲子就好了,我說;可以隨時多做一件褲子,就不會有「二人公家三條褲子」的故事了。
有了褲子穿不見得可以自由自在的穿,褲頭必須綁褲帶,男人很多用洋麻索綁(iunn5 mua5 so4),但是女人綁洋麻索難看,必須用錢買專用棉褲帶來綁,要花錢耶!
二戰期間,美機常被高射炮打中,飛行員都會跳傘逃生,當他著地時,就被日本兵抓走,我們小孩就去搶降落傘,把傘搶破,傘布可以做衣服,傘繩可以做褲帶,我們希望每天多打下敵機。
《回憶兒時》夫妻共穿三條褲
版主: 版主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