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兒時》鼎疕 鼎邊趖
古早有兩種食物叫鼎疕和鼎邊趖,現齡60歲以下的人,可能沒有吃過這種食物,甚至連看過或聽過都不曾有過,因為從民國4-50年代之後,臺灣人改用電鍋煮飯,用電鍋就不能夠有鼎疕和鼎邊趖。
鼎疕(tiann2 phi2):早期,臺灣人都是用鼎煮飯,如果只是煮乾飯(不含稀飯),飯容易過火燒焦,鼎底的飯會結巴,中國語叫鍋巴,臺灣話叫鼎疕。
過去的窮苦年代,鼎疕是小孩最喜歡的零食。鼎疕有燒焦香,尤其熱熱的時候,疕面磨些砂糖,香香碎碎甜甜,好吃得不得了,在傍晚時分,手拿一片鼎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一邊吃一邊玩,雖然已經過去7-80年,現在仍然回味無窮。
現在人煮飯都是用電鍋,電鍋的飯不會燒焦,所以現在的人不曾見過鼎疕,如果有人刻意做鼎疕出來賣,猜想可能很多人會喜歡吃。
鼎邊趖(tiann2 pinn so5):鼎邊趖可以算做一種粿類。先把米泡水再用石磨仔(tsio7 bo5-a)磨成米漿。米漿拌料進去,例如:蔥、蒜、青菜、絞肉、小魚干…等等,再用瓢把米漿一瓢一瓢順著燒熱的鼎邊滑進鼎裡,底面先熟,再翻過另一面煎,翻二三次就熟了,剛煎起來趁熱沾醬油或辣椒醬吃,真的很好吃。
鼎邊趖命名的由來是米漿從鼎邊慢慢滑下去,慢滑臺語叫趖,煎成一塊一塊約15-20公分大小,可以用手拿著吃。鼎邊趖可以當點心吃,也可以當正餐吃。
我是民國40年代末期在基隆當兵,常常去高砂市場吃鼎邊趖,一直很懷念那種鼎邊趖的香味,大約七八年前,有事去臺北,專工(tsuan kang)去基隆要吃鼎邊趖,市場的人告訴我說,大約有50年沒有人賣了,你怎麼還會想吃鼎邊趖。
《回憶兒時》鼎疕 鼎邊趖
版主: 版主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