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繽紛】閩南語的文白讀
中國文字每個字都有文白讀二種發音,文讀稱為讀書音或文言音,白讀稱為說話音或白音,因為有讀音和語音的不同,所以全中國同樣都使用中國字(漢字),互相講話卻不相通。
吾人以臺語(臺灣河洛語)為例,文白讀特別明顯,只是筆者非中文系畢業,所知只是皮毛,如果所言有誤,敬請指正。
臺語的主幹來自福建閩南地區,而閩南原本是百越族人種,講話不是漢語,而是越族語的畬語支(ㄕㄜ),在魏晉南北朝時代,漢人為逃避戰亂,逐漸來到今閩南地區,他們在數百年各地來的難民的互相融合交流,形成了河洛話。
唐初的陳元光開漳聖王,以及五代十國的王審知建立閩國,他們陸續帶來中原官話,尤其北宋之後的科舉,河洛地區的人,為了應付科舉,他們必須學習中原官話,應付科舉必須讀書,因此形成讀冊音(that5 tshe2 im),也就是文讀。
客家人住閩西、粵東、贛南的艱困山區,漢化較晚,當時已有科舉,文讀已相當通行,所以越族人漢化後的客家話較接近中原官話。
一般說來,文讀音是繼承了唐代的標準語音系統;白讀音是不同時代語音系統的總和,其實文白讀的形成是錯綜複雜,如果要詳細說明,可能要用一本厚厚的書也寫不完,今天的國中小有臺語課,我問過臺語老師,很多老師也搞不懂如何分辨文白讀,當然本文不可能用700個字就能說明清楚。
舉幾個字為例來介紹文白讀的不同;
從一到十;文讀:it4 ji7 sam su3 gonn2 liok7 tshit4 pat4 kiu2 sip7
白讀:tsit7 ng7 sann si3 go7 lak7 tshit4 pue4 kau2 tsap7
單字(前文讀 後白讀);寒(han5 kuann5)、熱(jiat7 juah7)、過(koo4 kue4)、
年(nian5 ni5)、我(ngo2 gua2)、白(pik7 peh7)、天(thian thinn)。
臺灣地名;員林(uan5 lim5)、樹林(tshiu7 nah5)。田中(tian5 tiong)、田尾(tshan5 bue2)。大雅(tai5 genn2)、大肚(tua7 too7)。台東(tai5 tang)、屏東(pin5 tong)。
【五彩繽紛】閩南語的文白讀
版主: 版主021
Re: 【五彩繽紛】閩南語的文白讀
日本的音讀、訓讀和臺語的文、白讀性質不同。doctoryml 寫:很像日文的"音讀"跟"訓讀"。
日文音讀是漢音移過去原音,訓讀是日本人的義譯音。例如;頭的音讀是卜ウ(thou2),訓讀是あたま(a tama)。
中文的白讀是唐代長安音,文讀是宋之後的開封音。例如;頭的白讀是thau5(ㄊㄠˇ),文讀是thio5(ㄊㄧㄡˇ)。
Re: 【五彩繽紛】閩南語的文白讀
所錄這些就是讀書音,就是文讀。Boogy 寫:請問老仙, 這應該是文讀吧?
破窯賦 -呂蒙正~台語~恆春兮
河洛人自己有說話音(白讀),為何還要文讀?因為宋之後開始有科舉,為了配合科舉,必須學習宋音(開封音),
有參加科舉才能求得光明,所以讀書人必須學宋音。
不識字的人只有講話,就用不上文讀,所以一般人懂說話音即可,叫白音或說話音,或稱長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