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對死亡者自古以來就堅持土葬,直到民國7-80年代後,火葬漸多,目前大約有九成是火葬。
土葬所以被火葬取代,是因為最近土地大漲,沒有人願意再捐公共墓地,使土葬者一地難求,而且現在的人環保意識抬頭,火葬乾淨,加上大家忙碌,土葬有二次葬的麻煩,看來火葬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土葬必須要二次葬,這是遺屬對死者的孝心,稱為翻新厝。即土葬數年後,又把墳墓挖開,把骨頭撿起來再重新埋葬,稱為二次葬。
二次葬又稱「抾骨」(khio4 kut4)、洗骨(seh2 kut4)或抾金(khio4 kim)。這是百越族人的習俗,各位如果有去華南地區旅遊,在山區或荒郊常可看到古人的骨甕,有的已數千年歷史,這種埋葬死者的方法不是漢文化,是百越族文化(南蠻文化)。
16世紀後,唐山百越人開始移居台灣,也把這種二次葬文化帶到台灣來,又再傳給平埔族,儘管台灣人的血緣,平埔人多過唐山人,但是平埔人被高文化水平的唐山人所同化,所以現在的台灣文化八九成與閩粵唐山文化相同。
二次葬必須由抾骨師抾骨,抾骨師是一種專業工作,就跟當醫師一樣要懂解剖學。抾骨師是師徒制,要長期在老師父身邊學習,懂得206個骨頭的上下左右才能出師(tshut4 sai)。可是現在都是火葬,抾骨師已是夕陽行業,現在可能已沒有人要學,或許過幾年,抾骨師將成為歷史名詞。
死者土葬之後,大約6~8年要抾骨(年齡越大越多年)。墳墓挖開把死者骨頭撿起來,先刷乾淨,再曬乾,再裝進骨甕中。
因為台灣人認為死者為大,把骨頭稱為黃金,骨甕稱為黃金甕(hong5 kim ang3)。裝入骨甕採坐姿,腳最下,再用青竹枝串起脊椎,再手再頭,再甕蓋。小骨頭的腕骨掌骨或踝骨蹠骨等很容易搞錯左右,據說擺錯位置,後代生小孩會生到畸形兒。
圖1:骨甕(黃金甕)
圖2撿起來的骨頭
圖3:骨頭曬乾後裝進黃金甕
【想啥就講啥】抾骨
版主: 版主021
- polo
- 部長級
- 文章: 6680
- 註冊時間: 週一 9月 25, 2006 11:42 am
- 來自: Sinying
Re: 【想啥就講啥】抾骨
近4-50年來,手套、襪子都是化學纖維,因不會爛,怯骨時,尸骨都在套內很方便。空空空 寫:記得入殮時polo 寫:小骨頭的腕骨掌骨或踝骨蹠骨等很容易搞錯左右,據說擺錯位置,後代生小孩會生到畸形兒。
有戴手套及穿襪子
要弄錯應該不容易
但是,現在都是火葬,沒有撿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