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孟源 寫:健保一招走15年, 醫界被軟土深掘,健保財務的迷思
【邱展望】 【2006/08/21 民生報】
八月初,中央健保局的「健保費率精算報告」出爐,預告明年勢將調漲費率至5%以上;一如往常,披著唐三藏僧袍外衣的「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再次催動「醫療浪費未根絕、藥價黑洞未解決、A健保未禁絕」的「三言『絕』句」──成為調漲健保費的緊箍咒;同樣扮演百變孫悟空的行政院長蘇貞昌馬上跳出來反對下屬豬八戒(裡外不是人的健保局)辛苦研算的精算報告,真可謂保官媚民,當機立斷。
...................................................
但當民國92年醫界點值被大量削減後,依法,健保局與醫界承接總額預算者「雙方」應就給付範圍展開檢討補救,以防次年重演;不料,健保局卻吃定了醫療院所,拉出簽約甲乙雙方以外的費協會作擋箭牌。導致93、94年舊戲重演,誰能不說「健保局吃定醫界」?
健保總額成了全民醫療「無限暢飲」的護身符,也是病患對救治自己的醫者最難以理解仇報心態,甚至某聯盟發言人還酸溜溜地說:「醫師的生活水準依然跟以前一樣好。」
健保費率本是保險人(機構)和被保險人兩者之間要自行解決的,醫療院所不過是醫療服務提供者;但每當民眾拒漲健保費,就拿「醫療浪費未根絕、藥價黑洞未解決、A健保未禁絕」的「三言『絕』句」頂健保局;每當健保局不用「心」管理,卻又意圖調漲保費,就拿醫界又被擠出多少油脂當砲灰來羞辱。
「健保精神」原是疾病風險的分擔,而非財產的重分配,但演變至今,幾乎成了另一種「所得稅」。「醫病共治」與「權責相符」的健康管理,才是長久之計,現在卻變成醫界單向要對病人健康管理,病人配不配合卻與健保費高低完全無關;被保險人不用會白白損失的錯覺,導致慢性病患雖依醫囑照常拿藥,但回家之後是否按時服藥,卻又是另一回事。
全球化的今日,台灣醫療由於健保的醫療市場獨佔性,醫療行為的「單價」(點值浮動)竟成了健保主客體間的籌碼,似將取決於「健保費率」可否上漲。...........。(作者為開業醫師)
似乎依然言中。
看到邱展望醫師的文章,只能說心痛。
所以醫療機構與健保署,謹就提供之醫療服務與健保署所定的健保契約做討論。
所以台中市的林委員有特別提到,總額協商醫療機構,應該討論的對象是健保會而不是健保署。
醫界與健保署是平等的。
此外,醫界面對健保會的消費者或雇主委員,在法律上也是平等的,醫界與健保會應當
『平起平坐,對等協商』。
所以,大家認為9月份總額協商,醫界面對健保會應不卑不亢。
醫界就『健保會所核定的預算,醫療機構提也會供相對的醫療服務。』
此點也獲得陳宗獻召委、徐超群副召委及蔣世中執行長,及在座所有委員一致的認同。
邱展望 寫:pipo 寫:
不管是健保署也好,健保會也好,他們的目標幾乎一致:壓榨醫界的最高服務量。
給的總額當然能少盡量少
你在面對奧客要凹東凹西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沒有想清楚最多大概能要到多少,只想要別人給更多再更多,那是不可能的達成圓滿的交易
想清楚最多能要到多少,就接著要求「只能提供相對的服務量」,這就是談判的解決方式了
年復一年的總額談判,本魯蛇認為只有醫界要求官方或者自我限縮服務量,在點值的問題才有可能得到解答
那談判代表有將這個選項納入談判嗎?
閣下正中我內心想法,為何全聯會只提成長方案, 未提
"價量相符"的相當120億元的減量方案
張孟源 寫:消費者請注意,台灣真正愛的健保,絕對不是『只消費,不付費』,這樣健保如何永續經營。唯有預算協商時採『量入為出』,且預算確定後『量出為入』,預算確定後不得任意擴大總額給付項目,並與醫界對等協商,平等互惠,才是真正的愛健保
Daivid 寫:最重要是,若醫界提案通通被否決,我們有何應對措施?激烈抗爭?或者還是阿Q的等衛服部核定?
Daivid醫師,讚。但這將是考量全聯會智慧最大的難題了。
如果今年九月總額協商依然如此,在民主時代,也就是代議政治,
大家必須考慮,推舉全聯會基層健保委員而這種制度是否合理?
因為全聯會開業醫師健保會委員功能如此重要,直接影響到全國1萬多家診所的生計。
如果今年總額協商還是如此,全聯會真的可以考慮,開放全國開業醫師,
『直接民主選舉全聯會健保會委員』,健保會基層的健保委員加油,再加油。
但,現今的制度下,要解決全國基層血汗的點值如何改善的問題,
我們全國一萬兩千家診所,未來的生計,只能依靠全聯會的智慧與努力來解決。
大家平安喜樂。
基層代表是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秘書長 蔡明忠(彰化縣理事長)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常務理事 陳宗獻 (前台中縣理事長)。